淮安昨日刚“出梅”,迎“大暑”!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2号16时37分,我国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节气。
微信图片_20200723142056.jpg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到了极点。常年气象数据显示,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不过今年的大暑有点另类,由于副高不强,预计本周全市有两次较强降水过程,同时淮河流域上中游雨量较大,有关部门还须做好防汛工作。

淮安市气象台工程师 夏网萍
22号我市处在副高边缘,低层有低涡切变影响,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雨量考虑中到大,局部暴雨。23号受低涡入海影响,副高有所南落,我市降水渐止。24到25号,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26号我市将还有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最低气温考虑在22到24度,最高气温考虑在31到32度。
微信图片_20200723142101.jpg
微信图片_20200723142106.jpg
昨天下午,我市气象部门经过会商和研判,宣布淮安正式出梅。大暑节气与出梅来了一次浪漫邂逅。今年梅雨期间我市共出现7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强雨带南北摆动,覆盖范围广,给河湖防汛造成很大压力。


淮安市气象台工程师 夏网萍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综合分析,7月21号大气环流形势发生调整,雨带有所北抬,我市自南向北宣布出梅。今年我市入梅偏早,在6月9号我市宣布入梅,出梅偏晚,7月21号出梅。梅期达到了43天,梅期偏长。另外今年的梅雨量是显著偏多,我市各地的梅雨量达到448到6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了0.4到1.3倍。
微信图片_20200723142110.jpg
气象专家表示,近期我市降雨偏多,所以虽然已经到了大暑节气,但是短期内“高温君”还难以发威,我市暂时不会出现35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大暑节气阳气达到一年中最旺的时节,养生的重点转为养心。由于天气高温高湿,人体很容易受到湿热邪毒的侵袭,从而出现胃口不好、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此时市民生活起居还需注意避暑,饮食方面应当多摄入一些清热解暑的食材。
微信图片_20200723142113.jpg


淮安市中医院风湿科副主任 苏德成
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瓜类,比如说苦瓜、冬瓜,还有一些绿豆、 赤小豆、薏仁、茯苓等等这些药食同源的,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量。也可以增加水果还有蔬菜之类的食品。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肉食,比如说富含蛋白质比较高的鸡肉、鸭肉,这个都是比较适合的。
来源:淮安有事报道

原文阅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