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官宣了!减免!

5月25日
淮安市政府办
公开发布重要通知
进一步助企纾困
具体实施细则多达20条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
省政府办公厅有效应对疫情
新变化新冲击
进一步助企纾困政策措施
实施细则的通知
淮政办发〔2022〕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有效应对疫情新变化新冲击进一步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2日
667cf8b1ly4h2mpfnjm8rj20qo05k74y.jpg
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

有效应对疫情新变化新冲击
进一步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

今年3月,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具体实施细则》(淮政发〔2022〕7号,“纾困45条”),对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成效。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新变化新冲击进一步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25号)精神,在全面落实“纾困45条”基础上,有效应对疫情新变化新冲击,进一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稳住全市经济基本盘,现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1.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六税两费”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税额的50%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实施期限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财政局-姜广明-83168316,市税务局-许海峰-83639389,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以下实施细则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积极争取、及时拨付省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我市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含电影和新闻出版)、交通运输及物流、建筑、物业服务等行业企业防疫物资、消杀服务等支出,按照企业实际运营规模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县区建立10天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储备,积极争取、及时拨付省财政相关定额补贴。(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委宣传部-王仁梅-89668102,市财政局-秦梦婷-83168098、黄琼-83168133、孙伟-83168511,市商务局-袁锋军-83900397,市文广旅游局-周绍华-83665239、胡培军-83667282,市住建局-陈辉-83566136,市交通局-程以农-83338203,市发改委-胡相永-83920999)
3.落实《淮安市财政局关于应对疫情减免租赁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金实施办法的通知》(淮财资〔2022〕38号),对承租供销社、工会、人防等部门对外出租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2022年3—5月份的租金,租赁合同在2022年5月底前到期的,减免期间截止日期为租赁合同到期日。(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总工会-丁梅-83972598,市供销社-王浩-83999031,市住建局-朱丽萍-83118355)
4.免征收取医院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费用,减半收取餐饮住宿业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费用,实施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财政局-沈振华-83168073,市发改委-王维银-83605469,市市场监管局-谢展-89706742)
5.获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项目,按现行标准的80%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对水资源费省级部分减按80%收取,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标准下调20%,实施期限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财政局-沈振华-83168073,市发改委-王维银-83605469,市水利局-刘卫国-83712369、侯钧宇-83712268,市住建局-杨恩男-83888443,市税务局-邱子彦-83639385)
6.根据国家部署,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可以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具体待省级文件出台后另行实施。(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人社局-李晓文-83888262,市财政局-程瑜-83168142,市税务局-邱子彦-83639385)
7.符合条件的地区,2022年底前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具体待省级文件出台后另行实施。允许具备条件的地区将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具体待省级文件出台后另行实施。(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人社局-赵长虹-83612115、杨华-83612108,市财政局-程瑜-83168142)
8.对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欠费不停水、不停电、不停气,经申请审核通过后减免在此期间产生的欠费违约金。(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住建局-郑炜-83662686,市市场监管局-左建国-89706875,市供电公司-杨飞-83585066)
9.为10千伏及以下中小微企业全面建设外线电气工程,无需用户投资外线。全市用户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可采用低压接入,降低用户内部电气投入。(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供电公司-杨飞-83585066)
10.各银行机构应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实现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2022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和贷款期限管理,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鼓励银行推出抗疫贷、复工贷等线上化、纯信用金融产品,开设因疫情受困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支持金融机构将企业信用作为信贷投放重要参考因素。推广应用惠企“码上贷”信贷融资服务平台。设立市级风险补偿基金,统一为各类政银合作产品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郑宇-83163100,淮安银保监分局-刘文彬-80320554,市财政局-袁芳-83168105,市发改委-胡相永-83920999)
11.支持银行机构优化FTP曲线调整策略,发挥LPR下调对贷款定价引导作用,推动一般贷款利率同步下降。健全支付服务减费让利专项工作机制,制定减费让利项目清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贷款,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纾困解难,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鼓励金融机构与交通物流、餐饮、零售、文化旅游(含电影)、会展等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信用信息等数据,发放更多信用贷款。发行乡旅E贷,解决乡村旅游无抵押担保贷款难、利率高难题。(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委宣传部-王仁梅-89668102,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郑宇-83163100、毛建军-83163188,淮安银保监分局-刘文彬-80320554,市金融监管局-叶向农-83606039,市商务局-袁锋军-83900397,市交通局-李建淮-83338208,市文广旅游局-周绍华-83665239、王文妍-83668556)
12.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优惠利率贷款。支持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含电影)等行业企业,加大票据融资支持力度,简化优化贴现手续,降低贴现利率。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对暂遇困难无还款能力的企业,适当予以延期或减免相关费用。督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保持较低担保费率。对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较好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给予激励资金。(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郑宇-83163100,淮安银保监分局-刘文彬-80320554,市金融监管局-马全芳-83606775)
13.扩大小微贷、苏科贷等融资规模,降低融资利率,重点投放信用贷、首贷,符合条件的最高可给予不良贷款金额80%的风险补偿。建立苏农贷入库申报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入库,鼓励银行反向推荐优质经营主体。线上办理苏科贷企业入库,开展淮科贷业务。指导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进入苏信贷白名单,组织入库企业参加苏信贷线上银企对接活动。发挥淮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引导中小微企业接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在平台上线创新金融产品。组织开展“汇金润淮·共创未来”政银企系列对接活动。指导金融机构在做好两项直达实体政策工具接续转换基础上,实现首贷、续贷、信用贷“三贷”交叉和主办行制、金融顾问制、帮办制“三制”融合。(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财政局-袁芳-83168105,市金融监管局-叶向农-83606039,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郑宇-83163100,淮安银保监分局-刘文彬-80320554,市发改委-胡相永-83920999,市农业农村局-胡杰-83606234,市科技局-贾良文-83666364)
14.制定落实市场监管、农业、交通运输、文广旅游、安全生产、住建等领域涉企不予行政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涉企违法行为符合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条件的情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企业或个人疫情期间出现的失信行为进行审慎认定,确因疫情不可抗力导致的,不录入经营异常名录或失信记录。其中,交通运输涉及信用积分的,经审核后可消除积分或不录入失信记录;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疫情期间简化经营异常名录移出信用修复流程。建立行政处罚信息分类信用修复制度,按照被处罚情节轻重分别设置一般失信行为3个月、严重失信行为6个月的最短信用修复期。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协助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健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退出机制。(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市场监管局-孙人清-80888020、杜威-89706861、严东伟-89730961,市农业农村局-刘友丽-83933102,市交通局-李建淮-83338208,市文广旅游局-史爱民-83665263,市应急局-张明-83508096,市生态环境局-崔强明-83672240,市住建局-陈载文-83662068,市司法局-丁大勇-80830978,市发改委-潘永忠   -83750106,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黄超-83163061)
15.中央财政下达的2020年度出租车油价补贴资金中涨价补贴的60%统筹用于出租车行业疫情防控和稳定发展。从2015—2020年出租车油补退坡资金结余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口罩、手套、测温枪、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配发给相关出租汽车、网约车企业。对市区(不含洪泽区)今年内选择更新使用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的车辆给予一定购车补贴,相关费用从退坡资金中支出。鼓励保险公司延长对受疫情影响的交通物流企业、出租汽车、网约车企业车辆保险期限。对交通物流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车辆按揭贷款,受疫情影响偿还有困难的,鼓励金融机构给予延期偿还贷款本息。(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交通局-程以农-83338203,市发改委-胡相永-83920999,市财政局-秦梦婷-83168098,淮安银保监分局-刘文彬-80320554)
16.鼓励餐饮、成品油等有条件的企业发放消费券、折扣券,对销售额和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指导因疫情防控暂停营业的餐饮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恢复营业餐饮安全工作。(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商务局-袁锋军-83900397,市市场监管局-包书成-80888096,市财政局-孙伟-83168511)
17.减半收取广告业、娱乐业企业2022年文化事业建设费。积极争取、及时拨付省级电影专项资金,做好电影企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电影全产业链开发特色化金融产品,督促相关银行做好“苏影保2.0”推广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电影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委宣传部-王仁梅-89668102,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郑宇-83163100,淮安银保监分局-刘文彬-80320554,市财政局-沈振华-83168073、黄琼-83168133,市税务局-邱子彦-83639385)
18.贯彻落实消费者在中标企业线下商场购买绿色节能家电等商品价格补贴等促消费政策。(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商务局-江峰-83900639、袁锋军-83900397,市发改委-董沁-83605916,市财政局-孙伟-83168511)
19.制作旅行社退保流程和材料清单,适度容缺受理,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的公务活动和群团活动,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预付款比例不低于50%,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资金。积极申报2022年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文广旅游局-胡培军-83667282、王文妍-83668556,市总工会-丁梅-83972598,市级机关工委-陈嘉-83606695,市妇联-张洁-89080900,团市委-杜苏舟-83605958,市财政局-黄琼-83168133)
20.依托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机制,成立全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推动重点企业进入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协同建立苏北地区应急救灾和疫情防控物资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实物储备、能力储备等合作,提升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全力保障京沪、盐徐、宁连高速等安全畅通,严格落实江苏支援上海运输保障各项政策,公布24小时应急运输保障服务专线电话,在通行证“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办理便捷”的基础上,落实点对点运输和全过程闭环管理要求,通过提前申报、货到放行、抵点直装等措施简化申报单证,最大限度减少货车滞留时间,全力支持上海抗疫,全力保障上海供给,助力上海打赢疫情防控战。(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交通局-程以农-83338203,市公安局-孙现章-83121666,市商务局-江峰-83900639,市工信局-万士红-83750226,市农业农村局-刘云-83646891、蒋萍-83999680,市发改委-鞠战东-83600087)
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同类政策标准不一致的,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支持市场主体。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政策适用范围、享受条件和申报流程,明确办事指南、办理方式和办理时限,积极推行网申捷享、免申即享、代办直达等便利化措施,切实提升实施细则的知晓度、获取政策的便利度和企业的获得感。市政府办公室将适时就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除已有明确期限规定外,有效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原文阅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