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校”遍地开花
驾校乱象谁来管?
这家无证装卸码头为何关不掉?
水泥厂污染严重
咋就没人管?
淮安,自古作为千年运河与千里淮河的交汇处,南船北马在此集聚,通济江淮。而今,承载着“运河之都”’的历史记忆,以及在漕运文化中所积淀的包容开放精神,淮安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不断维护和挖掘其历史内涵和现实效益,为发展注入活力,推动长三角优质资源流向淮安,让这座古城尽显前所未有的蓬勃新貌。
10月26日上午,淮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史志军带领各区(县)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市长上线》全媒体直播,倾听民声,回应社会关切。
“校外校”遍地开花
驾校乱象谁来管?
淮安市淮安区白马湖镇仅有一万多人口,却开了5家手续齐全的正规驾校,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驾校空无一人,场地杂草丛生。
与此同时,不少“校外校”通过挂靠的方式,违规招生,不仅严重扰乱了驾培市场的正常秩序,还给驾驶员培训和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校外校”遍地开花,驾校乱象谁来管?对此,淮安市交通部门一工作人员回应:“一直在查,现在有警察就没小偷了吗?不是一样有小偷吗?”

​
淮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局长 徐成东:
我代表刚才的稽查队员表示歉意,这个回答肯定是不对的。问题还是我们行业管理这块,按照规定,要在属地进行培训这块没有抓好,是存在漏洞的。今年我们进行专项整治,对全市140多家备案的驾校对照标准逐一核查,对不符合驾培运营条件的一律予以取消。目前市区取消了6家。今年年底,所有的“校外校”都清理,第二个把已经备案的不符合规范的,经营严重亏损的,我们进行引导整合。

​
特邀评论员 田伯平:
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驾校现在是登记备案制,但是我们要思考如何把市场行为同我们的行政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管到位,管得好?高质量发展这对我们行政部门来讲,就是管到位、管得好。

​
淮安市代市长 史志军:
驾校乱象的问题,是我们治理理念、管理理念没有跟上,把监管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审批把关的前提下进行,所以才出现一个地区出现这么多的驾校空置。其实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都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包括行政监管理念的创新,比如说我们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互联网+的监管,还有网格化的监管,这些都是现代化的监管体系。所以要求我们不仅仅是马上做好集中治理,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我们的行政管理理念,要把一些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用到我们的监管当中,这样我们一方面把门槛降得更低,让创业者可以顺利参与,参与到社会的创业大潮中来;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有效监管,使社会运行有序顺畅、健康。
关不掉的无证装卸码头
淮安市淮安区石塘镇政府进行“绿色大运河环境整治”工作,沿线无证非法码头全部被取缔,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一处由石塘镇政府投资运营的无证码头却能够被保留下来,并且每天正常装卸货物。

​
淮安市淮安区常务副区长朱书文:
这个问题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个码头是镇政府运营,作为政府我们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如果这其中涉及到政府行为,或者说政府主动参与的行为,我们肯定会进行相关的责任追究。我们也现场表态,对于非法码头的整治,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对这样的码头,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进行拆除,恢复原貌,恢复岸线要求。
建在农田里的搅拌站
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健康村靠近233国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有一处非法搅拌站,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淮阴区生态环境局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时隔一年却仍在继续生产。

​
淮安市淮阴区区长 陈张:
这个问题比较严重的,是一个违法行为,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我们部门的排查、监管不细致,所以他漏网了;第二我们镇村的属地管理严重不到位,这里面是有问题的;第三,出现问题以后,我们联合执法、惩治也不及时,给他有可乘之机。
我分析是有村干部在里面参与了,还有镇里面也有责任,纵容了。我们回去以后,会迅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一天之内,把搅拌站占用的基本农田清出来。第二,一周之内把这个搅拌站,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拆除,彻底恢复基本农田。同时,严肃地追究责任。
水泥厂污染严重
咋就没人管?
涟水县朱码街道陶码村距离村民住宅仅仅50米左右,就有一家私人水泥厂,每天生产时产生的粉尘、噪音,污染严重,夜间噪音平均达到81分贝,远超规定的55分贝,村民生活深受其扰、苦不堪言。为此,他们也多次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此事,污染现状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
涟水县县长 洪然:
主要的问题是企业环保设施没有上到位,目前的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还有平时部门和属地管理、监管的问题,共同存在。所以老百姓反映也确实比较强烈。这反映出我们工作不到位,下一步首先对企业的环保情况进行再次的检查和验收。在没有整改到位之前是不能生产的,停止生产。第二,督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对他的生产装备和工艺进行提升,从源头上解决企业粉尘和噪音的措施。第三,要求企业切实履行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一方面环保设施必须到位,同时,必须要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生产必须要达标排放,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条,不允许生产。

​
淮安市代市长 史志军:
为什么人民群众知道了违法行为,我们没有去有效地执法?很多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当中,采用了选择性执法,偏软执法,轻手轻脚的执法,这跟现在的社会治理要求,特别是对安全、环保、土地这些刚性问题,执法的态度,执法的责任意识,都没有做到位。好生态的本色是淮安的优势。市民反映到的,无论是混凝土厂、水泥厂、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快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要做到两条:履职全天侯,无论是行政执法还是行政监管,包括现在的行政审批,我们都要做到全天侯,而不是白天干部看,晚上让群众来监管,这就错了。第二句话,要做到执法无禁区,不管是碰到谁,不管问题后面有多大的压力,你都要履职到位!
淮安市代市长 史志军:
参加《政风热线》节目,深受教育,也深受触动。媒体的曝光,群众反映的问题,反映出我们在工作当中还有很多的差距和不足,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部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细不实的问题。淮安是周总理的家乡,周总理经常说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他的为民情怀一直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围绕今天《政风热线》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有两句话概括。
一,民生问题无小事,我们必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大家每天都讲我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按照这个宗旨办事,去解决问题。我想刚才的事都是小事,小事要快办,尤其是人民群众揪心的小事,要办得更快。怎么办?我想是两个方面。第一,部门之间要大家向前跨一步,减少办事的盲区,不要文来文去,更不要通过哪个部门做传递。第二,要把服务的覆盖面重叠起来,这样我们的办事效率就会提高。
二,民生服务无止尽。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结合明年的民生实事安排,全面查找民生领域市民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整改,真正把每一件实事办在市民的心坎上,努力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来源: 江苏新闻 ​​​​